八年级上册
1、切分音:一个音由弱拍(或拍中弱部分)延续到次一强拍(或拍中强部分),改变了原来的强弱关系。
2、常见的装饰音:
3、合唱的分类:
按声部可分为二声部、三声部、四声部等形式;
按人声可分为同声合唱和混声合唱两大类。同声合唱可分为童声合唱、女声合唱、男声合唱三种。混声四部合唱由女高音、女低音、男高音、男低音四个声部组成;
按伴奏分为有伴奏合唱与无伴奏合唱。
4、古琴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,又称七弦琴、瑶琴。2003年古琴艺术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,经典古琴独奏曲目:《流水》。
5、《二泉映月》是二胡独奏,作曲:华彦钧(“阿炳”)。
6、《紫竹调》是“江南丝竹”的代表作品。江南丝竹指流行于我国江、浙、沪一带以丝弦和竹管乐器合奏的乐曲,具有“小、细、轻、雅”等特点。
7、歌曲《上去高山望平川》属于青海民歌“花儿”,“花儿”是指流行在甘肃、青海、宁夏回族自治区相毗邻的广大地区的山歌。旋律高亢悠长、节奏宽广自由,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相结合的方法演唱,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8、《瑶族舞曲》是由彭修文改编的我国民族管弦乐曲。
9、《在森林和原野》是一首芬兰民歌,采用了弦乐四重奏伴奏和女声重唱的形式,以简洁明快的曲调,劝说悲伤苦闷的少女消除烦恼,热爱自然,以年轻的心迎接美好的生活。其中,弦乐四重奏由第一小提琴、第二小提琴、中提琴、大提琴组成。
10、《富饶辽阔的阿拉善》是蒙古族民歌,属于长调。蒙古族民歌有长调和短调两类,能够辨别,长调:节奏自由宽广、腔长字少、多有装饰音,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遗产名录。短调篇幅较小、字多腔少带有叙述性特征,比如歌曲《嘎达梅林》。
11、《年轻的朋友》是藏族民歌,属于风俗歌里的酒歌。
12、维吾尔族的“十二木卡姆”和侗族的侗族大歌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八年级下册
1、西洋管弦乐队:由弦乐、木管、铜管、打击乐四组乐器组成,有时作品需要还可加用钢琴、竖琴等。
2、中国民族五声音阶:
3、中国民族乐器的分类:
吹管乐器:笛、箫、笙、唢呐、管子等。
拉弦乐器:二胡、高胡、中胡、板胡、京胡、拉阮等。
弹拨乐器:琵琶、柳琴、月琴、三弦、筝、扬琴等。
打击乐器:鼓、锣、钹、碰铃、木鱼、梆子等。
4、汉族民歌按体裁分为:号子、山歌和小调三类。小调多产生于日常生活和风俗性活动中,又称小曲、俗曲。其曲调曲折婉转,结构规整匀称。
5、交响曲:交响曲是由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多乐章音乐作品,结构宏伟、庞大,反映重大的题材,内容深刻而富有戏剧性。
交响曲一般由四个乐章组成:1.快板;2.慢板;3.小步舞曲或谐谑曲;4.急板或快板。其中至少有一个乐章用奏鸣曲式写成。
6、奏鸣曲式:由呈示部、展开部、再现部组成。
7、歌曲《川江船夫号子》,能够听辨它属于民歌中的劳动号子,是四川境内的民歌。劳动号子:是一种产生于体力劳动并与劳动节奏配合紧密的民歌。它的节奏铿锵有力,曲调质朴粗犷,多采用“一领众和”的演唱形式。
8、陕北信天游《山丹丹开花红艳艳》属于民歌中的山歌。
9、《游击队歌》是贺绿汀作词作曲的歌曲,该曲于1938年1月1日,在八路军干部晚会上由贺绿汀指挥救亡演剧队首次演唱,该曲也是电影《铁道游击队》的主题曲。
10、京韵大鼓代表曲目《重整河山待后生》,表演艺术家:骆玉笙,她被称为“京韵泰斗”。京韵大鼓,又称“京音大鼓”,形成于清末,盛行于20世纪20年代。因演员演唱时兼打檀板和皮鼓,且用北京语音演唱而得名。其音乐柔婉细腻、清新流利,唱腔与伴奏融为一体,是鼓词类的典型曲种,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京、津地区,唱腔属板腔体,伴奏乐器以三弦、四胡为主。
11、木管五重奏由长笛、单簧管、双簧管、大管和一件铜管乐器圆号组成。